在海洋方面,坚持陆海共治,强化陆岸海协同治理、海洋污染防治、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美丽海湾。
聚焦到59个城市,精准施策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2020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比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37.5%、35.1%,重污染天数分别下降70%、65%,长三角地区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截至今年9月底,1734个国控站点、3282个区县站点实现数据联网共享,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区县。
将聚焦群众反映较强烈的重污染天气,做针对性调整,突出精准、科学和依法治污,反对一刀切。吴险峰说,推动清洁取暖还要保证百姓不挨冻。截至2020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已完成约2500万户清洁取暖改造,今年还将完成348万户左右。千里眼无人机,创新科技执法科技对大气攻坚支撑能力也在进一步加强。在创新科技执法方面,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督察专员李天威说,深化千里眼大气环境监管。
吴险峰说,根据大气污染新特点、城市秋冬季污染特征和区域传输规律,从去年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聚焦到59个城市。大气监测站点数据联网也提升了监测、预报的精准度。力争到2030年,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70%以上。
在自然保护区/海洋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开展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鼓励中国航运企业和经营人船舶加装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并在排放控制区内具备岸电供应能力的泊位停泊时使用岸电。在清洁能源方面,海南将加快构建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推动清洁低碳能源优先上网,大力推行削煤减油,禁止新增煤电,分阶段逐步淘汰现有燃煤机组。其中要求海船进入沿海控制区海南水域,应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1%m/m的船用燃油。
近日,为推进海南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落地实施,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以下简称《清单》),海南将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低端制造业发展,严格禁止污染严重、破坏性强、超出工程区承载能力的围填海造地项目建设,防止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2022年1月1日及以后建造或进行船用柴油发动机重大改装的,进入沿海控制区海南水域和内河控制区的中国籍国内航行船舶,所使用的单缸排量大于或等于30L的船用柴油发动机应满足《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第三阶段氮氧化物排放限值要求
本次报告同时发布了2021年蓝天百强城市榜。成效分排名中,临汾和晋城因空气质量改善较大,摆脱了此前的垫底境况。其中,2020年全国PM2.5年均浓度降至33g/m3,首次迈入中国国家标准达标线,近年来有抬头趋势的臭氧在2020年实现了年评价浓度首次同比下降。综合评分20强城市中,广东省占7席,浙江省占6席。
报告显示,中国整体空气质量实现七连升,达标成主旋律,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中成绩亮眼。报告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空气质量已连续七年显著改善,2020年全国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整体实现全面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也增至202个。与传统的空气质量城市排名不同,蓝天百强城市榜评估的是城市的三年滑动平均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和政策措施,分别得到成效分和努力分,加总得到综合评分,旨在鼓励城市加大措施力度不断改善空气质量。与上一年榜单相比,安徽省城市进步明显。
成效分落后城市主要集中在河南省,鹤壁在成效分和综合评分排名中均垫底。在纳入评分的168个重点城市中,合肥市摘得综合评分排名桂冠。
榜单显示,努力分排名靠前城市均为一线或新一线城市,除了北上广深,还有成都、武汉、青岛、天津、郑州等,可见经济发达城市的空气治理力度更大。10月27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2021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发布了最新报告《大气中国2021: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以下简称《报告》)。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已连续三年发布该榜单报告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空气质量已连续七年显著改善,2020年全国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整体实现全面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也增至202个。成效分排名中,临汾和晋城因空气质量改善较大,摆脱了此前的垫底境况。10月27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2021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发布了最新报告《大气中国2021: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以下简称《报告》)。在纳入评分的168个重点城市中,合肥市摘得综合评分排名桂冠。综合评分20强城市中,广东省占7席,浙江省占6席。
报告显示,中国整体空气质量实现七连升,达标成主旋律,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中成绩亮眼。成效分落后城市主要集中在河南省,鹤壁在成效分和综合评分排名中均垫底。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已连续三年发布该榜单。与传统的空气质量城市排名不同,蓝天百强城市榜评估的是城市的三年滑动平均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和政策措施,分别得到成效分和努力分,加总得到综合评分,旨在鼓励城市加大措施力度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其中,2020年全国PM2.5年均浓度降至33g/m3,首次迈入中国国家标准达标线,近年来有抬头趋势的臭氧在2020年实现了年评价浓度首次同比下降。本次报告同时发布了2021年蓝天百强城市榜。
与上一年榜单相比,安徽省城市进步明显。榜单显示,努力分排名靠前城市均为一线或新一线城市,除了北上广深,还有成都、武汉、青岛、天津、郑州等,可见经济发达城市的空气治理力度更大各方应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谈判,筑牢全球气候合作的政治基础。应尊重各自国情能力,遵循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安排,各尽所能展现最大力度。
张军指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言出必行,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启动碳市场上线交易,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各方不能只停留在政治口号上,要在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方面采取行动,推动COP26在资金、适应等问题上取得显著进展。
发展中国家面临新冠疫情严重冲击,面临减贫等艰巨任务,在减排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张军就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提出4点建议:一是维护制度规则。
张军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召开在即,中方愿与各方一道,推动COP26取得成功,促进《巴黎协定》全面有效持续实施。
为此,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力支持,营造良好环境。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气候变化事关人类前途命运,需各国携手应对。要坚持公约主渠道地位,全面均衡落实《巴黎协定》目标、精神和原则。中方将全力以赴实现所承诺目标,同各国一道保护好地球家园,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政府已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涵盖所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政策措施和行动。第76届联合国大会10月26日举行气候变化问题高级别主题辩论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会上阐述中方主张。
张军强调,中国领导人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现了气候行动的雄心。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减排,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
国际社会要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农林业结构转型升级,鼓励新技术、新业态创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张军指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言出必行,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启动碳市场上线交易,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